新建村民广场一瞥
冬日的阳光洒落在兴化市戴南镇姜太村新建成的村民广场上,古色古香的凉亭、曲折迂回的栈道、栩栩如生的墙绘......与一边波光粼粼的小河融成一体,构成一幅原汁原味的美丽乡村图画。正在凉亭里歇脚的85岁的吴冬年老奶奶幽默地说:“我年纪大了外出旅游跑不动,如今就天天在家门口‘旅游’......”
吴冬年老奶奶在广场凉亭中休息
村党总支书记吴庆枫介绍,这个占地近500平方米的广场,原先是村民堆放杂物的破旧房屋、猪圈和茅坑的“遗址”,“脏乱差”三个字一个都不少。今年,在镇党委、镇政府的支持下,投资120多万元,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努力,终于“旧貌变新颜”。说起眼前这个广场背后的故事,吴庆枫感慨良多......
周庄镇殷庄村因地制宜打造的景点
今年初,根据戴南镇党委、政府对人居环境提升的要求,姜太等三个村具体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。待到项目真正落地的时候,一些党员干部思想上的“锁”却打不开了。认为这几年村里已经为民办了不少实事,可以“歇一歇”了,更何况项目实施涉及到拆迁,拆迁可是“天下第一难”的工作,最好不要“惹这个麻烦”。为此,村党总支多次开会统一干部的思想,组织党员、村民代表前往本镇的孙王、顾冯和周庄镇的殷庄、陈保镇的唐庄等地实地参观,这些地方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的现场,让大家的眼界大开。在此基础上,组织党员干部开展“同是太阳照,为什么我们村的环境没有人家好,根子通在哪一条”的讨论。大家认为,要改变村庄面貌就不能“怕麻烦”,应该相信群众、依靠群众,把好事办好、实事办实。在此基础上,村党总支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,绝大多数村民都表示赞成新建这个村民广场。
新建广场北侧的墙绘
建这个广场共涉及9户人家的附属用房等设施拆除,在与这些村民沟通时,有的担心拆了杂七杂八的东西没处放,有的担心以后上茅坑不方便。村里商量,打开群众思想上的“锁”的“钥匙”是实事求是地解决他们的问题。此次拆迁,最关键的一户就是78岁的村民史存秀家,他家涉及附属用房20多平方米和菜地共93平方米,经多方努力,村里为其协调了另外一处近30平米的空地让其自己新砌附属用房,对此史存秀相当满意,并第一时间让出了地方。同时,村里以置换的方式,在广场的西北侧建起了4间10多平米的储藏室,供确有困难的村民使用。另外,在广场的东南角建起了一座水冲式公厕。83岁的吴正中不无炫耀地开玩笑说:“我们这的公厕不比城里的差,我每天光临这里,一点臭味都没有。”
新建的古色古香的仿古水码头
与村民广场同步实施的还有沿河驳岸、巷道浇筑、废船拆解、码头改造及美丽菜园建设等9个项目。“提到为民办实事,没人不说好。但真正牵涉到自己利益的时候,他们的心里又‘上了锁’。”吴庆枫举例说明,根据规划,广场对面要新建一个仿古码头,地址选在一户村民的房子西侧。这户村民心里“打鼓”了,要将他家临时搭建的“大棚房”拆掉,码头两侧的装饰墙白天砌好了,他居然夜里悄悄拆掉。村干部在上门做工作的同时,了解到他家的卫生间设施尚不完善,于是趁今年“户改厕”的机会帮他家建了化粪池。同时还在他家房子的西边建起了“美丽菜园”,美化了周边环境。于是一个安装了小石、鲤鱼跳龙门雕塑的仿古码头建成了。
新建成的美丽菜园
今年以来,全村共实施沿河驳岸600多米、新建仿古码头5处、美丽菜园11个、拆除废般400多吨。
吴庆枫在查看《民情日记》
吴庆枫是江苏省作协会员,常有文章在多家媒体发表。2016年6月从原茅山镇计生办副主任、总账会计调任姜太村党总支书记。他有个习惯,凡是每天干什么工作、处理什么问题、以及群众有什么困难和诉求,他都一一记录下来。8年多农村基层工作,他一共用了18本工作笔记,每一本几乎都是满满当当。在办公室里,他翻开他的“民情日记”如数家珍。
条条大路绕田过(资料照片)
2018年,兴化市千亿级产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落户原茅山镇(2021年4月与戴南镇合并),考虑到姜太的农业基础设施及交通状况相对落后,党委决定将项目的大部分工程交由姜太村实施。得知信息之后,受够了无路之苦的村民无不欢欣鼓舞,而村两委一班人面对的确是重重矛盾和压力。为了项目的顺利实施,吴庆枫数次主持召开党员干部、村民代表会议,解决了一系列具体问题,特别是在全镇开了“所有项目用地租金由村民按收益分摊”的先河。大大减轻了村里的负担的同时,打开了干群的“心头之锁”,项目终于得以顺利施工。
绿树成荫的通村公路
近几年来,村两委又通过上争项目及多方筹措资金自建的方式,先后修通道路1.6公里,进一步畅通了村里对外的通道,截止目前,姜太域内5000多亩耕地,所有的沟、荡、垛、舍及通往自然村的公墓全部通上了公路。施工期间,50多位党员干部和志愿者自发到工地义务劳动,场面十分感人。同时还对公路两侧进行了绿化美化。细细算来,全村已有10条公路。年愈八旬的校长吴春尧不无感慨地说,谁能想到咱们姜太村如今也能有自己的“环城路”。每天清晨或傍晚,村民们在“环城路”上或晨跑、或散步,幸福的表情写在每个人的脸上。
村头停车场
筑路难,管路亦难。为了解决车辆乱停乱放的问题,近几年姜太村先后发动能人捐款近200万元,利用环境整治清理出来的废地,结合“一事一议”项目,先后新建1500平米、900平米、800平米及700平米的停车场各1座。
“‘找钥匙投锁’我的理解是:就是想群众所想,急群众所急。群众往往不是听你‘说得怎么样’,而是看你‘做得怎么样’。作为基层干部要把群众当作家里人,群众才会把你作为自己人。莫道干部是与非,路上行人口是碑。作为一名村干部,只要心存感恩、情系百姓,工作中再难的那把‘锁’也终有会被解开的那个时候。”吴庆枫如是说。
袁开建 王晓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