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 网 蒋庆章 王平
一座座大棚拔地而起,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,一块块光伏闪闪发光,一面面文化墙美轮美奂……日前,当人们走进安徽省涡阳县高炉镇代集村时,一下子就被眼前那独特而迷人的风光给惊艳到了。
高炉镇代集村位于高炉镇东北方,距离县城25公里,全村下辖7个自然村,耕地面积6915亩,主要种植小麦、大豆、玉米和杂粮等农作物。现有农户898户、4480人,村两委干部9人,其中村党总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1名,党总支委员5名,村委会委员5名,村党总支下辖3个党支部,6个党小组,现有党员人数108人。
“羊肚菌现在是发菌期,这白色的是菌霜,菌丝生长良好。”在该村祥捷种植家庭农场羊肚菌种植大棚里,负责人王辰一边扒开地膜拿起一个营养包,一边对前来走访的驻村第一书记、工作队队长李红光兴奋地说。
代集村原本是一个无产业、经济落后的贫困村,在驻村工作队的辛勤耕耘和无私奉献下,如今踏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。近年来,帮扶单位安徽省信用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,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机遇,不断选派驻村工作队深入代集村开展帮扶工作。通过精准规划、资金投入与技术指导,注重发挥村小产业“集群”效应,助力乡村振兴快速发展。
李红光介绍,他是驻涡阳县高炉镇代集村乡村振兴第九批选派干部的一员。从第七批开始他就和驻村工作队进村帮扶。代集村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丰富的农业资源,具备发展特色种植业的优势。羊肚菌作为一种珍稀且营养价值高的食用菌,市场需求量大,经济价值高,发展前景看好。
“为了充分利用当地资源,提高农民收入,驻村工作队决定启动羊肚菌种植项目,并与祥捷种植家庭农场合作,共同推动项目落地实施。”李红光说,安徽省信用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定点帮扶资金支持52万元人民币,用于大棚建设、菌种引进、技术培训、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。
10月底,一个占地17亩、建设18个标准化羊肚菌种植大棚展现在人们的眼前。“5个月后羊肚菌就可采摘上市,预计一个大棚可采摘两茬350至400公斤鲜菇,每公斤市场价可卖80块钱,产值效益3万元左右。18个大棚经济效益达50多万元,当年可收回成本。”王辰说,他不仅要负责管理经营羊肚菌大棚,还要按照要求每个大棚每年向村里缴纳0.8万元,用于村集体收入。
李红光介绍,工作队到村以后,入户对照《涡阳县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帮扶政策明白纸》进行全面清查,核对一户一码张贴和明白纸发放情况,对脱贫户的家庭收入、饮水安全、住房安全、教育保障、基本医疗保障、产业帮扶、就业帮扶、综合保障性等方面内容进行全面了解。“帮助脱贫户回享受各项帮扶政策,并对脱贫户宣讲用水、用电安全、两不愁三保障两项制度衔接、小额信贷等相关政策,引导贫困群众知恩、感恩、报恩,提升脱贫户的获得感,提高满意度。”李红光说。
在该村具有百年老字号的“青羊河”牌粉丝加工现场,10多名工人正在忙碌着“我们纯红薯纯工艺生产的粉丝无任何添加,外形好、复水快、不糊汤、口感好,不愁销路,有多少卖多少。”青羊河粉丝加工合作社负责人王国利一边晾晒粉丝一边告诉记者,驻村工作队帮扶资金10多万元,建设了一座冷库和厂房、设备等,促进了合作社快速发展,年产值逐年提高。
“驻村工作队帮助解决用地、资金和销售,现在每年销售肉鸽增加到5万多只,销售收入100多万元,还带动本地30多户村民养殖,免费给予技术指导和帮助销售,让村民增收致富。”在该村桃桃肉鸽养殖专业合作社,负责人韩彬说。
李红光介绍,代集村实行小产业+农户+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模式,引导村民积极发展特色农产。现如今红薯粉丝、肉鸽养殖、“涡河”生态无公害鸭蛋、新阳“腌辣椒、大蒜等种植,全村涌现出种养加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组织20多家,带动200余名村民就业。
“抓投资,干项目,强产业。多年来驻村工作队争取帮扶资金,全村早已实现水泥路‘村村通’,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。驻村工作队帮扶和引导全村特色产业向科学化种植、规模化发展、产业化经营模式转变,逐渐形成产业有发展、集体有收入、群众有收益的乡村振兴新图景。”该村党总支书记邵米娜说。
“抓好现有村集体经济发展,持续做好村光伏电站、温氏养猪、红薯粉丝加工等,在稳步提升现有产业基础上,谋划新的增收产业项目。”李红光说,及时了解和运用当地最新的产业政策,吸引在外人才、致富能手返乡创业,支持家乡建设,助力村民“家门口”就业促进增收。
“今年以来,驻村工作队利用好项目资产增收,加大代集村光伏帮扶电站、温氏养猪等特色产业项目管理,确保长期稳定发挥效益,确保今年村集体累计收入达126万元目标。”李红光表示。未来,高炉镇代集村将继续深化与祥捷种植家庭农场的合作,扩大羊肚菌种植规模,提高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。同时,积极探索羊肚菌深加工领域,延长产业链,提高附加值,为村民带来更多收益。此外,还将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,提高高炉镇代集村羊肚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,推动当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。
责任编辑:陆磊